<span id="etvpn"><u id="etvpn"><meter id="etvpn"></meter></u></span>

<track id="etvpn"></track>
    <track id="etvpn"></track>
    <track id="etvpn"><span id="etvpn"><td id="etvpn"></td></span></track>
  • <track id="etvpn"><span id="etvpn"></span></track>

      城市“海綿化”改造要善用系統性思維

      發布時間: 2020-07-28 10:24:59 作者:無 被閱覽數: 3317 次 來源:上海萊多實業有限公司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連降暴雨。降雨持續時間長、累積雨量大、影響范圍廣,多地再現城里看“?!?,給城市運行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伴隨著強降雨,我國試點已有5年的海綿城市建設迎來檢驗成果的時刻。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各地海綿城市建設的任務書和時間表:圍繞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目標,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2030年相應面積則要達到80%以上。但從此次全國一些地方在暴雨中“淪陷”的事實來看,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必須指出的是,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我們既不能因為個別試點城市在新發生幾次暴雨后仍然發生內澇災害就被定義為無效,也不應該在某些特殊區域完成定點建設后就宣稱整體完成了建設??紤]到海綿城市建設的復雜性,從試點區域到全域覆蓋還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懈努力,但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尷尬也折射出科學合理運用系統性思維的重要性。


         人們為什么以“補舊賬”來形容海綿城市建設?這側面反映出城市管網建設的落后,而這也是城市發生內澇的原因之一。但現實問題是,城市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具有公益性,投入巨大且基本不產生經濟效益,如果沒有中央財政支持,城市排水系統的優化就有可能被延遲。要想吸引社會資本有效參與,就必須系統性研究完善利益補償和回報機制,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一些城市探索出利用環境改善帶來的土地價值增值支付建設成本的經驗可供借鑒,比如,海南省??谑性谕瓿赏恋厥諆筮M行黑臭河治理,環境得到了改善,土地價格也得到了提升,政府用升值的部分支付了治理的成本。這則經驗也告訴我們,不要將思維局限于一處,統籌考慮、系統思考會有更多創新空間。


         實際上,除城市內澇外,我國還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污染、洪澇等水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單一進行分析,也無法憑一地、一部門推進解決,必須系統性地提出綜合解決策略。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各城市四季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南方雨水更充沛應重排,北方缺水少雨要重蓄,如果統一操作、簡單借鑒“國際標準”,并不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水利、建筑、規劃、給排水、城市園林等部門是否能有效地打出“組合拳”?地上、地下建設管理能否一體化?這些都時刻考驗著海綿城市建設成效。


         有專家指出,“海綿”即是以大地景觀為載體的生態基礎設施。以此來看,生態基礎設施是一個生命的系統,它不以單一功能目標而設計,而是用來綜合、系統、可持續地解決水問題。但根據一些城市實施方案和專項規劃的成果來看,有的缺少大排水系統的規劃建設,有的缺少豎向的銜接,有的缺少對水資源、水生態等目標的實現途徑,這些都體現了對海綿城市理解的偏差,缺乏系統性考慮。


         單看試點區域,在近年的海綿城市推進中已有不少成功的實踐經驗。近日,深圳市在同批14個試點城市中脫穎而出,在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名列前茅,該市采取的全覆蓋規劃指引、全方位項目管控、全維度布局建設的做法值得借鑒。


         海綿城市是治理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是我們在新時代與水資源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是讓城市回歸自然的現實要求。然而,這是一個“隱蔽”的工程,只有在強降雨時才會凸顯出重要性,才會被廣泛關注。但這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高效、系統、一勞永逸地完成好這項惠及子孫后代的世紀工程。(來源:慧聰水工業網)

      上一篇: 讓更多“海綿城市”經得起檢驗  下一篇: 中規院水務院助力深圳市榮獲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績效評價全國第一 

      返回列表
      新浪微博
      微信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路4198號
      電話:(+86)021-50431766
      傳真:(+86)021-58373296
      E-mail:ledo@shledo.com

      COPYRIGHT ? 上海萊多實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上海萊多實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3026806號-1   土木在線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綠建之窗